千机游戏提供最新游戏下载和手游攻略!

薛舒:揭开自我超越之路,实现与患者的同理心沟通

发布时间:2024-09-05浏览:53

△《中华文学选刊》2019年第3期选载薛舒中篇小说《成人记》

△薛舒

薛舒著有小说集《寻找雅葛布》《天亮就走人》《飞越云之南》《婚纱照》《隐声街》,长篇小说《残镇》《问鬼》,长篇非虚构《远去的人》等。曾获《人民文学》《中国作家》《北京文学》《上海文学》等刊奖项。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。

创作谈

要如何做,才能不把他们当病人

文|薛舒

很多很多年前,有一次,在“小绍兴”饭店便餐。邻桌有一对母子,他们的餐桌上独独一盘白斩三黄鸡,没有别的菜。儿子十七、八岁的样子,顾自举著大啖,吃相肆无忌惮。母亲低眉端坐,用筷子挑拣出最好的肉块,夹到儿子的碗里,自己一口都没吃。母亲做成这样,孩子被宠坏是一定的,彼时我想。然而等他们吃完,站起来准备离开,我才看出异样。那孩子抬起头,面容完整暴露于我视线内,典型的“唐氏儿”。母亲牵着儿子的手出饭店,人高马大的小伙子,可能因为吃的欲望得到满足,步态雀跃。

那时候,我还没结婚,自然没有孩子,观察邻桌母子吃饭,仅是好奇心使然。直到自己也做了母亲,偶尔想起那场景,会忽然心痛。

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

九年前,上海世博会,生命阳光馆。明亮的大厅里,二十岁青年高智宁坐在三角钢琴前,《土耳其进行曲》在他的手指间飞流直下。事实上,他的智力水平停留在三岁,并且永远不会长大,但他拥有钢琴10级证书,他可以在舞台上演奏无数首世界名曲。他是一个有着特殊才能的智障患者,他是“雨人”。他的父亲站在台侧,全程注视着台上沉着演奏的年轻人,他弹几首曲子,父亲就站多久。每一次出行,每一场表演,这个中年男人都要成为“雨人”的附体。他是雨人的生活,雨人是他的舞台。

五年前,上海杨浦区,某阳光学校。我去采访,进教室听课,我选择了靠后排的座位,隔着走廊的左边,是一位高个儿小伙子。从我落座开始,他连续三次挪动自己的椅子,朝着我的方向,越过走廊。他正向我慢慢靠近,在离我一拳之隔时,突然面色绯红、轻启嘴唇:你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?他准备把自己介绍给我认识,他的智商停留在七岁,但是,身体的本能驱使他向一名成年女性靠近。我没有见到他的母亲,但阳光学校的老师告诉我,他母亲准备带他去相亲,对方,是一个聋哑女孩。母亲说,再不给他找个女人,要出事了。

电影《雨人》剧照

我的一位文友,热情开朗,多才多艺,有一回酒到酣处,突然提起他二十多岁的智障儿子。事故发生在一岁左右,正牙牙学语,有一天午睡,从床上跌下来,那以后,再没开过口。长着长着,也长大了,喂饱就好,还有,家门一定要关牢,文友说。十八岁的时候,跑出去过一次,满城找不到,我绝望了,想大概儿子要没了,不想一抬头,就在小区外面的公交站边,坐在街沿上,我眼泪“哗”一下落下来。他从没叫过我一声爸爸,可他是我儿子。

那以后怎么办呢?我没有问他。他和妻子从没去深究过儿子的智障是因为从床上跌下来造成的,还是先天就有问题。那天午睡,是妻子在照看孩子,他在单位上班。从此,午睡成了他们家的禁忌。

很少在大街上看见智障孩子,大街这种地方,可能遭遇的未知凶险实在太多,他们是要被照顾和看管的一群人,他们被深深地藏在某些地方。那扇紧紧关闭的家门,既是阻挡了危险,同时阻止他们走向外面的世界。

2010年,上海世博会首次设立残疾人综合馆“生命阳光馆”。因为要采访智障者和残疾人,我经历了一次这辈子从未有过的感官体验。

那是一个叫“盲人体验”的项目,工作人员带我进了体验区的时候,我是睁大着眼睛的。可是当我踏入那扇门的一瞬间,我发现,我已身陷无边无际的黑暗。作为现代人,我们似乎无从去体会那种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,即便在古代,没有灯光的夜晚,也有星光和月光,我们总能凭着依稀的形和影而有所参照。可是在盲人体验区,没有任何参照,我站在原地,不敢跨出一小步,感觉,往前一步就是深渊。当时我想,我大概知道了什么是“黑洞”,什么是“盲”。

生命阳光馆内景

然后,工作人员提醒我,你伸出左手。左手探出,立即触到一个墙体,天呐!我以为四周什么都没有,我以为我身在无依无靠的黑洞中,没想到只要一抬手,我就能扶到墙。可是在那种绝对的黑暗中,连伸一下手都是恐怖的,脑中充满了不确定、以及不可把控的不安全感,甚至是危机感。接下去,我就扶着墙,极其小心地迈步,抬起脚,探索着往前,踏下去的每一步都满怀恐惧,感觉前面的任何一步都会踏空,因为,我不知道前方、四周到底有什么,或者没什么。是的,在那个世界里,我是一个睁眼瞎。

彼时,忽然听到声音,呼喊声,吆喝声,皮球的撞击声。工作人员开启一盏灯,星光般微弱,可依然让我立即分辨出,我的左边是一道墙,右边两米处,是一块布网拦起来的小球场。只见一群少年在星光下踢球,他们,全部是盲人。他们听着球飞来飞去的风声,听着伙伴们相互之间的吆喝声,传球、射门,守门员扑住了球……倘若没人告诉我他们是盲人,无论如何,我不能相信,一群盲孩子,可以把一场球踢得这样风生水起。

从“黑洞”里出来,重返光明,我忽然有种死而复生的后怕,倘若在那样的黑暗中,我想,我是活不下去的。可是那些盲孩子,他们是怎么活下去的?还有,那些智障孩子,他们无法说出他们的内心,那么,他们又怎样体会我们常人所认为的那些悲欢与冷暖?我们无从获知他们的世界,或者说,他们活在另一个星球,是不是,我们永远都无法走进他们脑中的黑洞,抑或心灵的黑洞?

我忽然有种冲动,我想要写写那些活在另一个星球的人,我要试探着了解那些看不见彼此的人,是怎样懂得彼此的。

于是,有了《世上最美的脸》里的盲人阿兴,有了《隐声街》里的智障者大毛毛,有了《成人记》里的智障儿郑舟……很多时候,写病人,是想以其特殊,来消解普遍的困境。然而,写病人,一定不是仅仅为了同情病人,体谅病人,给予病人关爱,而是,要如何做,才能不把他们当病人。也许,所有人都把他们当病人的时候,父母是最不愿意把他们当病人的人,或者,父母,就是人群中少有的那几个试图走进另一个星球的人。

小时候看见过邻家傻儿子结婚,娶的也是个傻媳妇,后来还生了孩子,居然伶俐活泼一切正常,他们因此而当上了傻爹傻妈。也许是出于本能,他们知道如何做夫妻,如何完成生育。然而,我不知道的是,这个孩子长大后是否会因此而自卑?如同那个锤杀父母的十三岁男孩,他的怨愤,来自无以抉择的出身。可是,智力障碍并未妨碍他们具备繁衍后代的动物性,事实上,那也是人性。

老人喜欢对小孩说这样的话:等你长大了,娶了媳妇,别忘了娘。

光长大是不够的,还要成人,这是作为一个“人”的权利。那么,什么才是“成人”?是一个衡量道德水平的尺度标准,还是一种身体需求的描述?法律理性而又冰冷,它规定了一些没有权利“成人”的人,叫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”或“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”。可是,只有母亲知道,她的儿,要成人。

那个带儿子去小绍兴吃一盘白斩鸡的母亲,莫名想起她,会有惺惺相惜的感觉。我是做母亲的,我想,我大概懂一点点为人父母的心。

选读

成人记(节选)

她俯下身,亲了一口他肥白的腮帮,左侧,嘴唇触碰到他吹弹可破的白嫩肌肤。他抿了抿嘴角,圆胖脸上溢出一丝轻弱的笑。

他正酣睡,她喜欢看他睡的表情,平静,带一点点狡黠。她亲他,总是在他睡着的时候,她没有算过,十六年来她在他脸上亲过多少口。今日照旧,亲到他嘴角,感觉唇沿的绒毛比昨天更浓重了一些。

“个子日日高,胡子夜夜长。”不知哪里听来的顺口溜,喃喃念出来,觉得错了,应该是“头发夜夜长”。可是,十六岁的人,胡子不就是一夜间冒出来的?

脖子里的白丝巾不知道什么时候松了,自动脱落,忽悠悠飘落到地板上。她保持着弯腰的姿势,眼睛离他肥圆的脸庞十厘米之遥。她按他现在的模样,用想象替他褪去厚厚一层脂肪,鼻梁顿时挺拔起来,眼睛不大,单眼皮细长眼,鹅蛋脸形,白皙而光润,像某个韩剧明星。

她有些遗憾、又有些疼惜地看着趴在床上的庞大躯体,想,养孩子就像做算术题,错不得一点点。倘若是错了某个数字,相当于少一只脚趾或者多一根手指。可他什么都不缺,样样都有,只是点错了小数点,于是和正确答案差之千里。

他是她做错的一道算术题,要是让老师批改,他的身后应该跟上一个大大的红叉,订正的机会都没有。可是哪怕他是她做错的一道题,她也把他写得工整干净、漂漂亮亮的,他还有一个堂堂的大名,叫郑舟,不细看,还真看不出他是错的。

她捡起飘落在地上的白丝巾,顺手围在自己细瘦的脖子里,满足地叹一口气,一万次地想:这么好的小囝,这么好哦。她心头有一个疑问一直得不到答案,假如她没有点错那个小数点,郑明会和她离婚吗?

这话她从没问过他的亲生父亲,孩子六岁的时候他们分开了。每个月初,郑明会把抚养费如期打到她的账号上,刚离婚时一千元,三年后涨到两千,又是三年后涨到三千,他在银行工作,普通职员,但薪水不低。可是第三个三年过去了,不算少的抚养费,还是不够花了。是不是要向他提一下,四千?

涨抚养费的话,想了半年多,终究没说出来。也有过找一份工作的念头,可是孩子谁管?不上班都已经累得不想动弹了,这才刚到八点,她瞄了一眼墙上的钟,和衣躺下,白丝巾还缠在脖子里,仿佛再抬一次手解开的力气都没有。下午趁郑舟睡着时,她去小区门口的药店买咳嗽糖浆。秋风乍起,有些冷,她给脖子里加了一条丝巾。也就二十分钟,买完药回来,郑舟已经醒了,折腾到现在,刚睡着。

他睡在她的内侧,四仰八叉,把靠墙摆的双人床占掉三分之二。两岁之前,她一直让他单独睡儿童床,育儿书上说的,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。他睡相乖,不会乱翻乱滚,可是有一晚,还是把自己翻下了床。她是凌晨才发现的,小身躯仰卧着,胖胖的肚皮微微隆起,脑袋歪在地板上,像一只中弹的小熊。她吓坏了,抱起他大喊“宝宝”,几近呼救的音量,吵到楼下的邻居,上楼狂拍她的门。门被撞开,邻居看见的是一个脸上挂满泪水蓬头垢面的女人,脚底卧着个孩子,肤白唇红、鼻息均匀,睡得沉沉的。

邻居是住在她楼下的男人,接近中年。两层的老式房子,木地板阻隔不了她焦急到近乎狂躁的错乱脚步。她只知道他是“八点半冲凉男”,每天晚上,同一时间,弄堂里的水斗边,光着瘦削的上半身,整盆冷水兜头淋下,发出“嘘嘘呀呀”的大呼小叫。她熟悉他的声音,尖细的男声,像一把操作中的铁质锅铲,带一点点快口,简直要把听者的耳朵割伤。她从未和他打过交道,男人向来自管自,和邻居疏离。那以后,他们熟络起来,她叫他老费。

那天郑明恰巧出差,老费帮她把孩子抱起来,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,连皮外伤都没有,任凭大人把他翻来覆去,始终睡得香香的。老费说:我看没啥,小囝跌跌掼掼正常,北方人有句话,叫“皮实”。

她破涕为笑:是的是的,“皮实”的小囝好养。可她还是不敢再让他独自睡,她把他移到双人床上,他靠墙,她在外侧,用自己并不壮大的身躯挡着他。

郑明出差回来,被她驱逐到儿童床上睡:“最近孩子夜里多醒,和我一起睡方便照顾。”儿童床也有两米长,就是窄了点,郑明没有异议,一睡就是四年,最后把两人彻底睡分开了。

是郑明先提起的,说舟舟快三岁了,还不会喊“妈妈”,要不要去医院看看?

其实她也发现了,她也想说:要不要去医院看看?可她不敢,并且一次次告诉自己:不会的,男孩子开口晚,正常的。她还到处打听别人家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说话,早的不到一岁,晚的,五岁才开口,五岁啊!怕什么呢?我们宝宝才三岁。她安抚自己,耐心而又焦急地等待着孩子开口的那一天。直到郑明说要去医院检查,她顿觉耐心已到极点,再也等不下去了。

前后去了三家医院,医生问颅脑有没有受过伤,她说没有,毫不犹豫。孩子生产很顺利,没用产钳夹过脑袋。郑明不知道孩子从床上摔下地的事,那一摔,是在一岁八个月的时候,理应牙牙学语了,可他们的宝宝的确没说过话。也许是坏结果,他们不敢确定,也不愿意相信,直到第三家医院,一番全面深度检查,最后诊断出来了。中枢神经系统障碍,脑发育不全,智力低下,原因么,医生说,可能是先天的,也可能受过伤,不好说。通过治疗好一些的有,但不一定,要看缘分。

什么叫缘分?郑明暴怒,跳起来要和医生打架的样子。她拉住他,眼泪轰然涌出,内心尚存的一点点侥幸,像一只受伤的海鸥,在大海里挣扎了许久,终于被巨浪拍死。

那以后,她辞了原本公司文员的工作,开始专心照顾孩子。她像个机器人一样,陷入一场早已设置好结果的战争,上蹿下跳、左冲右突,一周五次带孩子去医院康复治疗,吃医院开的处方药,也吃道听途说的偏方,孩子却一如既往,不会认人,不会说话。很多次,她暗想,究竟是生出来就有问题,还是从床上跌下来闯的祸?两种可能,后一种被她隐瞒,作为父母的哀叹自责,郑明分担了一半。

即便是带着半份自责,男人也还是有勇气摆脱困境,去寻找另一份生活。而她的自责却是一份半,因为有了埋藏在心底的一份,那半份,她承担得远比郑明沉重而战战兢兢。

她隐约感觉到了他的脱离轨道,可她正陷在那场被动的战争里,和一个看不见的敌人,心力交瘁,却又不忍放弃,哪里顾得上站在悬崖边的男人?郑明提离婚的时候,她竟暗暗松了口气,紧绷的身心忽然如释重负。怎么会这样?她为自己奇怪的情绪惊讶极了。直到两人谈起离婚协议的具体内容,伤心才偷偷袭来。她有点想哭,也不是非常想哭,眼睛里的水影汪出来,只一点点,很快收干了。

她要下了孩子的抚养权,抱着赎罪般的决绝。那一年郑舟六岁,她确乎认定孩子是被自己摔坏的,秘密由她一个人保守,后果也将由她一个人承担。她还告诉自己,往后,这场战争要不要继续打下去,如何打下去,就不需要听取男人的意见了。没有督战的人,她就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方式打,甚至有勇气想一想,要不要选择投降。这么一想,就连那一点点伤心都不再有。

一年后,她停下了孩子的康复治疗,她甘心了,投降了,从此开始专心养一个也许永远养不大的孩子。她用自己的身躯挡着他睡,一挡就是很多年。她睡觉很浅,他翻身、踢被子、梦里呓语,她一定会醒。于是眼圈长年发黑,眼袋浮肿,终年不消退。居然,孩子被她养得又高又胖,小熊渐渐变成大熊,忽然有一天,他就十六岁了,像模像样的,有了一具成年人的躯体。

真是奇怪啊!每一天都那么难熬,十年却一闪而过。

这么些年来,她最喜欢干的一件事,就是看睡着时的宝宝。那会儿,他闭上了呆滞的眼睛,放平了一脸此起彼伏的莫名表情,那会儿他是平静的,能保持平静的人,是需要智商的。看着睡眠中的庞大婴儿,她常常有这样的错觉。这错觉几乎成了她自慰的良药,于是千方百计哄他睡觉,亲他肥嫩的腮帮子,摆弄他的手脚,给他包成人尿布时拨弄一下小鸡鸡,这时候,做什么他都不会哭闹反抗……就这么看着他,越看越喜欢,越看越舍不得,她太爱这个睡着的宝宝了,这么乖、这么甜的囝,爱得牙根痒痒,白白嫩嫩的一大团,恨不得一口吞了他。

有时候她会回忆起他一岁八个月从床上摔下地那次,倘若摔死了,她的生活会不会和现在不一样?老费说:那天我撞开门一看,吓我一跳,你简直哭成个泪人,眼睛里闪烁着亢奋的光芒……

全文见《中华文学选刊》2019年第3期

选自《长江文艺》2019年第1期

薛舒

新刊目录

聚焦│Focus

《当代》长篇小说论坛2018年度作品揭晓

阎晶明 现实主义与现代性的融合

实力│Main Current

迟子建炖马靴(短篇小说)

选自《钟山》2019年第1期

罗伟章寂静史(中篇小说)

选自《钟山》2018年第6期

张 柠刘玉珍,叫你那位罗长生来一趟(短篇小说)

选自《人民文学》2019年第1期

薛 舒成人记(中篇小说)

选自《长江文艺》2019年第1期

班 宇猛禽(短篇小说)

选自《上海文学》2019年第1期

郭 爽拱猪(中篇小说)

选自《正午时踏进光焰》

锋锐│New Wave

房 伟 阳明山(短篇小说)

选自《红豆》2019年第2期

梁清散 济南的风筝(短篇小说)

选自《银河边缘 · 奇境》

李 诞在雪地犹豫(短篇小说)

选自《冷场》

非虚构│Non-fiction

女性书写小辑

叶浅韵生生之门

选自《十月》2018年第5期

鱼 禾寄居之所

选自《天涯》2018年第6期

草 白临渊记三题

选自《野草》2018年第2、3、6期

吕 途女工传记四则

选自《中国新工人:女工传记》

读大家│Reading Classics

洪子诚死亡与重生?——当代中国的马雅可夫斯基

选自《文艺研究》2019年第1期

对话│Dialogue

金 庸张 英侠是一种很崇高的道德(访谈)

选自《青年作家》2019年第2期

书架│Book Shelf

潘向黎 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(外三篇)

选自《梅边消息:潘向黎读古诗》

肖像│Portraits

王祥夫宽堂先生

选自《滇池》2019年第1期

艺见│On Arts

朱以撒书意六谭

选自《书意百谭》

《中华文学选刊》2019年第3期

3月1日出刊

中华文学选刊2019年改版扩容

以更丰富的内容服务读者

每月1日出版,定价20元

邮发代号82-497

全国邮局均可订阅

热点资讯